日前,位于曹安公路4801號的上海同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實驗室內,軟件工程師正在為某款線控底盤系統進行剎車測試。實驗室內陳設簡單,僅有一套桌椅、一臺電腦、數個轉接器和數根導線,以及待測試的線控制動系統。在這里,完全看不見實體汽車。車在屏幕上,在我們的汽車(汽車行業分析報告)電子工具鏈軟件TSMaster里。通過工程師對各種參數的調整,這款軟件可模擬車輛在不同速度、載重情況下的制動表現,還能通過智能算法模擬雪地、冰面、砂石路面等各種極限工況,獲得制動數據后再對線控底盤系統進行調整優化。
通過虛擬仿真技術,我們在實驗室里就能模擬各種工況,大幅提高研發效率。對汽車新技術研發來說,元宇宙帶來的是研發模式的革新,目前已有超千家企業使用TSMaster這款軟件。在位于嘉定安亭的綠地經濟城內,與同星智能科技一樣,將元宇宙技術引入汽車產業鏈的企業已有數家。在綠地經濟城總經理陳利看來,汽車和元宇宙。
元宇宙需要汽車。由于技術體系復雜、投入成本高、商業化路徑不清晰等原因,大多數元宇宙產品及解決方案仍然停留在“看”的階段,短時間內難以形成商業閉環。簡而言之,就是概念和技術有了,缺場景。‘新汽車’產業,是能讓元宇宙落地的絕佳場景。汽車也需要元宇宙。在“軟件定義汽車”的行業語境下,決定汽車好壞的不再是馬力大小等機械性能,而是軟件技術。未來汽車是一個移動的生活空間,類似于手機的智能終端,涉及的多項智能網聯技術,都需要元宇宙等新技術去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