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極兔速遞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這一輪快遞巨頭的港股上市潮,即將敲響第一次鐘聲。在中國乃至全球快遞市場,極兔都稱得上是一個奇跡。2015年創立,短短幾年時間便成長為東南亞快遞物流(物流行業分析報告)老大;2020年進入中國市場,3年就躋身行業前五。極兔速遞的崛起,意味著傳統快遞行業重資產、高人力的商業模式,在絕對的資本優勢面前,并非不可逾越的高峰。
但是,以快著稱的極兔,進入2023年,卻慢了下來,在核心市場中國區域的業務量增速,不及行業均值,警鐘敲響。動如脫兔、狡兔三窟的極兔速遞,被貓(阿里系)和狗(京東系),合力按住了。極兔中國市場失速的首要原因在于,價格戰的功效,在邊際減弱。快遞行業,與電子商務深度綁定。快遞需求,并不是由消費者驅動,而是由電商平臺及商家來驅動的;其核心動力,并不是建立在品牌認知、渠道慣性基礎上的消費習慣,而是電商圈認可的穩定的性價比。
價格戰可以幫快遞公司快速獲得市場份額。畢竟,對于像義烏商家這些電商企業而言,每單省出來的幾毛快遞費,很可能就是他們的大部分利潤。一旦價格戰退潮,馬上就會遭遇商家們的用腳投票,市場占有率也留不住。從2022年到2023年上半年,極兔速遞中國業務的單票收入穩定在0.34美元,平均單票成本從0.4美元進一步下降至0.34美元。這就意味著,就連極兔,也開始從價格戰中撤退了。
中國快遞市場的增速逐年下滑,正在逐步過渡至存量時代;頭部快遞公司格局相對穩定,市場競爭氛圍從未放松。護城河相對更淺的極兔,很難繼續偷偷搶奪三通一達的市場。更棘手的是,一直給極兔輸送大部分業務的拼多多,其國內電商業務出現了明確的增長瓶頸。拼多多自己可以通過Temu進軍北美電商市場,開辟第二曲線,尚未將業務拓展至歐美地區的極兔,便無法繼續依靠拼多多實現業務跨越。總的來說,極兔速遞打完“三板斧”,就與三通一達站在了同一起跑線。要想繼續升維成長,只能與京東物流、菜鳥等高階對手正面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