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中國汽車(汽車行業分析報告)市場,曾經“躺著賺錢”的合資公司不得不正視挑戰,用各自的方式應對轉型的煩惱。就在一周前,備受關注的神龍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神龍公司”)也官宣了轉型方向。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集團”)對外披露的交易公告顯示,東風集團將購買神龍公司位于武漢、襄陽的特定土地使用權、建筑物和構筑物,然后將目標資產出租給神龍公司。
經過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市場洗牌,包括鈴木、菲亞特、雷諾、謳歌等品牌已先后退出中國市場,許多合資品牌的地位也面臨著嚴峻挑戰;另一方面,隨著汽車產業政策的調整,外資車企在華合資的企業數量和股份比例均已放開限制。在諸多因素的作用之下,過去的傳統合資模式已有些落伍,中國汽車市場正進入“新合資時代”。
那些此前發展順風順水的合資公司,為何在市場上頻頻亮起“黃燈”甚至“紅燈”?中外股東應該如何出手,幫助合資公司轉型?顯然,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這些問題將是中國汽車市場上的必答題。自中國汽車市場進入私人消費時代以來,有不少合資品牌在中國市場獲得成功。一方面,頭部在華合資的品牌包攬了國內汽車品牌“保有量TOP5”,大眾、豐田、本田、日產、別克分別高達2735萬輛、1330萬輛、1252萬輛、1004萬輛、916萬輛;另一方面,北京現代、長安福特和神龍公司這些位居第二陣營的合資企業,也曾分別創下年銷量“超百萬輛”“近百萬輛”和“超70萬輛”的巔峰成績。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合資品牌市場占有率始終穩壓中國自主品牌一頭。2021年,中國品牌的市場占有率為41.2%,2022年提升至47.3%。直到今年上半年,中國品牌的市場占有率才首次突破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