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截至去年底,全國城市公交場站面積達到1.09億平方米,車均場站面積達到155平方米/標臺。寧夏、安徽等省份車均場站面積超過200平方米/標臺,公交車輛進場率接近100%線網,規模不斷擴大。截至去年底,全國城市公交運營線路78020條,運營線路長度達166.4萬公里,公交專用車道長度達19807.4公里,同比增加1543.6公里。目前,共有55個城市開通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9859.5公里。
服務供給日益多元。常規公交線網持續優化調整,通勤、通學、旅游等專線,定制公交、夜間公交等特色服務不斷涌現。此外,各地加快提升公交適老化出行服務能力,開通敬老愛老服務公交線路,推廣應用低地板及低入口城市公交車輛,更好滿足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出行需求。車輛裝備不斷升級。截至去年底,全國城市公交車輛數量70.3萬輛,其中,新能源公交車輛數量54.3萬輛,占比77.2%。湖南、廣東兩省新能源公交車輛數量占比超過90%,深圳、長沙兩市占比達100%。全國互聯網(互聯網行業分析報告)租賃自行車投放超1500萬輛,日均使用約3000萬人次。綠色低碳出行特征更加顯著。
近年來,公眾出行習慣發生深刻變化,私家車日益普及和電動自行車加速推廣,城市公共汽電車客流大幅下滑。加上一些城市運營補貼政策落實不到位,城市公共汽電車企業經營困難,一些企業采取壓減線路配車、減少運營線路的措施來降低成本,有的地方出現部分線路停運的現象。
一方面,公交客流量下滑疊加低票價,導致公交企業遭遇經營困難。客運量大幅下滑,是造成公交企業營收減少的主因。據統計,相比2019年,2020年至2022年全國城市公交客運量下滑幅度分別為36.1%、29%和48.9%。此外,各地城市公交長期執行超低票價,公交價格幾十年不變,偏離運營成本,也進一步加劇了經營困難。各地綜合考慮運營成本、公眾承受能力等因素,制定價格、建立動態調整機制,為的就是防止票價與成本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