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通信(通信行業分析報告)服務業務范圍擴大和服務內容增多,通信服務質量越來越受到消費者關注。消費者投訴的主要問題有:服務信號差、被隨意限制呼叫、強制開通或取消業務、不明原因話費;套餐合同內容約定不清晰,消費者變更套餐業務需要支付數額較高的違約金;寬帶維修不及時,電話推銷避重就輕,未清楚說明資費及退訂內容;消費者在不知情情況下被辦理“信用購”,如未及時還款將影響征信等。
消費者黃先生投訴稱,其于2022年3月在某手機店購買手機,店內通信運營商網點工作人員以贈送禮物為由幫他提升了套餐價格,但幾個月后消費者發現工作人員還為其辦理了“信用購”。該業務每月從黃先生支付寶花唄扣款38元,運營商再通過其自有APP為其返還38元,用于花唄扣款。雖不需要還款,但要求消費者每月按時交納話費,且要連續使用24個月、不得更改手機套餐。黃先生隨后撥打通信運營商客服熱線進行投訴。投訴后,授權網點將912元(38元×24月)支付寶花唄提前還清,并告知消費者已解除限制,可以降低套餐費用,但是黃先生沒有更改套餐。消費者認為通信運營商授權網點存在欺詐行為,并投訴至六安市消保委。六安市消保委組織消費者與通信運營商及授權網點三方進行調解。最終,經營者幫助黃先生將APP內返還的金額轉存為話費,并在此基礎上補償800元現金,承諾如果黃先生繼續使用128元/月手機套餐,在約定的兩年時間內每月仍有38元返還在APP里,如果更改套餐則停止返還。
安徽省消保委提醒經營者,在活動推廣過程中,應向消費者充分告知產品內容、風險等,“信用購”作為新型銷售模式,應嚴格遵守金融產品相關規定。消費者辦理“信用購”時,應充分了解業務辦理的各個環節,涉及授權、面部識別、簽字確認時,要仔細閱讀協議、授權內容,切不可隨意讓他人代為操作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