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家電(家電行業分析報告)買起來容易,修起來難?首先是行業門檻低。許多家電品牌雖然家大業大,但在售后方面出于成本考慮,大多當起甩手掌柜,維修外包成為普遍操作。“正規軍”人員素質已然參差不齊,“游擊隊”更是唯利是圖,通過發小廣告、搜索引擎競價排名等方式,偽裝成專業售后,靠狠宰消費者牟利。其次,家電安裝與維修存在信息壁壘,普通消費者并不清楚家電領域的專業技術問題,只能聽信售后人員的一張嘴。此外,家電維修的糾紛,維權舉證難,維權成本高,大量消費者遇到問題經常自認倒霉,給個別人提供了可乘之機。據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61萬多件,售后服務問題占36.77%,家電售后服務投訴量更是常年居高不下。
亂象頻仍,而要對其實現有效監管卻不容易但如今,網絡電商是消費主流,家電售后多轉為線上聯系、上門服務。在這個過程中,負責提供、展示維修公司信息的平臺,往往有著寬松的審核標準,導致其成為傳播虛假信息的重災區。幾乎只能依靠各地消保委通過約談、發布“白名單”等方式,對沖無良商家所制造的“假冒偽劣”信息流。
一路走來,我國家電產業已成長為具備全球競爭力的產業,售后服務不應成為產業短板。尤其在國內家電業更加重視品牌,全力依靠創新向價值鏈上游延伸的當下,售后更不能是“隱秘的死角”。遏制家電售后亂象,除了監管要與時俱進,不斷在立法、執法上筑牢制度的籠子,對家電企業、平臺與售后公司進行有力“他律”。更需要各大企業做好“自律”,用更長遠的視角看待售前與售后的關系,踏踏實實做好口碑。畢竟,惟有真正讓消費者用得放心舒心,企業才可能獲得更可持續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