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智慧家電(家電行業分析報告)、智能終端……大眾對于攜帶智能前綴的家電名詞并不陌生。早在互聯網概念興起的上世紀末,就已經有人在思考如何將家庭設備進行廣泛連接,并實現對家庭生活的科技賦能。
當2016年AI深度學習概念出圈時,家電行業就沖在了前面。最具代表性的,是智能音箱的出現實現了家電智能初體驗。此后,伴隨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成熟,在傳統IoT設備開始向AIoT設備進階的過程中,家電產品也從單品智能向全品智能延伸。例如,除智能音箱外,加載AI模塊的掃地機器人、內嵌操作系統的智能冰箱、可交互的語音智能電視等產品紛紛出現。然而,多年過去,這些智能家電仍時常被吐槽“智商低”“不懂我”。
其根本原因在于這些智能家電更多還是響應式的被動服務,并無真正的能夠做出決策的“中樞大腦”,家電仍然沒能真正升級到AI版本。直到AI大模型開始盛行。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市面上的智能產品在自動語音識別(ASR)和文本轉語音(TTS)的環節已經非常成熟,但是在自然語言處理(NLP),也就是理解指令的意思并進行處理方面有待提升。
而AI大模型在多輪語言分析與邏輯推演方面的能力,恰好擊中當下智能家電不夠智能的痛點。這是促使家電企業迅速向AI大模型靠攏的原因,也是家電企業的心之所向。大部分家電企業布局大模型的目的基本一致,都是希望通過大模型提升產品的實用性,優化使用場景。能夠更好實現人與家電產品對話式交流,推動家電智能化迎來新高度。AI大模型不僅給家電智能化指出了技術發展方向,也有利于提高智能家電在用戶心中的地位。
在用戶觀看影視作品時,對于不了解的劇情可以進行深度追問。搭載云帆AI平臺的長虹電視智能助手“長虹小白”可基于當前電視內容找到對應的文字作品,甚至可以對當前電視內容進行摘要、概括,幫助用戶更快了解影視作品。大模型技術為電視賦予理解力的同時,增加主動感知的人性與溫度,我認為其對用戶體驗感的提升是立竿見影的。不久前,美的對外官宣了自研大模型——美言。顧名思義,美言的關鍵能力體現在語言控制和表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