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車(汽車行業分析報告)行駛在中國。美國阿克西奧斯新聞網站報道說,得益于政策支持、良性競爭和樂于接受新興技術的消費市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迅猛,短短數年實現極具競爭力的轉變。實體經濟是我國發展的本錢。向全球提供50%的風電設備、80%的光伏組件設備,大大降低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成本;首艘國產大型郵輪圓滿完成首次試航,全球最大江海聯運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交付,福建艦下水一周年,造船業“三大明珠”熠熠生輝。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邁出新步伐,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取得新進展,這個“本錢”愈加沉甸甸。
綠色發展是上半年中國經濟的又一個突出亮點。看一條大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湖北宜都,化工廠從長江邊退到產業園;湖南岳陽,捕魚人變身護魚人;安徽銅陵,碧水中又見江豚。長江“十年禁漁”取得階段性成果,干流水質連續3年保持Ⅱ類。上半年,我國整體空氣質量優良率保持較高水平;水質優良斷面比例同比上升2.1個百分點;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0.4%。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發展的“含綠量”更高,萬里河山多姿多彩。
量的合理增長夯實“穩”的基礎,質的有效提升激發“進”的動能。年中盤點“亮點”,值得細品的還有很多。比如,國產電影票房攀升背后的文旅大市場。上半年,全國電影票房同比增長52.9%,觀影人次增長51.8%;截至8月18日,2023年暑期檔總票房達178億元,票房前6位均為國產電影。電影熱伴隨文旅熱、打卡熱,新體驗拓展消費新場景,前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7.3%,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20.3%。銀幕光影,院線內外,映照文旅產業蓬勃發展,彰顯消費市場活力。
比如,中歐班列“加速跑”激發的開放新動能。X8020次中歐班列從義烏西站駛出,奔向西班牙馬德里。至此,今年中歐班列累計開行1萬列。前7月,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8.06萬億元,增長7.4%;與東盟貿易總值為3.59萬億元,增長2.8%。鋼鐵駝隊,馳而不息,暢通國際物流通道,帶動沿線地區經濟回升向好。一個個“新亮點”印證無可置疑的“絕對成績”。今年夏糧總產量2923億斤,全國早稻總產量增長0.8%,前7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7月份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5.7%,三次產業穩步發展;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678萬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5.8%,人民生活持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