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3.85%,比上年同期低14個基點,六大國有行下調匯票手續費、工本費、信用卡交易提醒等服務類費用……透過數據和動態,可以看出金融業多渠道減費讓利支持實體的力度。沒有建行的幫助和支持,企業不會在短時間內實現跨越式發展。之前公司現金流受到影響,在短短一周時間內就獲得了2000萬元貸款,幫我們渡過難關。而且還在成本優惠基礎上進一步下調利率,大概比同類貸款低了近2個百分點。
這是銀行業為企業“減負”的一個縮影,為實體經濟讓利已成為當前金融業重要趨勢。其中,通過利率下行引導企業融資成本下降是讓利實體的“大頭”。政策層面,金融部門持續完善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2023年以來已降準兩次、降息兩次,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行明顯。人民銀行最新數據顯示,當前企業貸款利率已降至有統計以來歷史低位,9月企業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85%,比上年同期低14個基點。目前國有行的經營類貸款利率普遍在3.35%-3.9%不等,部分產品利率甚至低于LPR利率。例如,工行北分推出的一款面向個人經營者的“長易貸”產品,最長可貸10年,在“利率優惠窗口期”期間年利率最低可至3.35%。
如果是比較優質的客戶,我們還可以向總行打報告,申請更低利率。企業貸款產品利率下調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通過更加優惠的融資環境降低企業財務成本。對銀行而言,在有效信貸需求尚待修復的情況下,適當下調企業貸款產品定價,有助于增強信貸投放能力“以量補價”,培育有效客戶。伴隨價格“優惠”,整體信貸數據也持續“回暖”。人民銀行最新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企(事)業單位的新增貸款是15.6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多增1.2萬億元人民幣(人民幣行業分析報告),是貸款增加的主力軍。
利率下行的同時,減免“邊角”費用也是銀行讓利實體的重要渠道。近期銀行業掀起新一輪“減費讓利潮”。中國銀行業協會日前發布倡議,鼓勵銀行降利提質。其中,減費讓利項目涉及匯票手續費、工本費,個人存款賬戶對賬單打印費,以及信用卡交易提醒,溢繳款轉出手續費,年費補刷機制,還款容時等。
截至目前,工、農、中、建、交六大國有銀行、以及中信銀行、招商銀行等股份行均表示將積極響應倡議。例如,對公業務方面,中信銀行表示,目前該行承兌匯票工本費為0.48元/份,年底前將取消此工本費。實際上,這已并非首次銀行業集體“降費”,從成效看,數次減免相關費用,已有效降低了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綜合金融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