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收入保持平穩增長,首先得益于今年以來經濟持續恢復、總體回升向好的帶動,也與去年實施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集中退稅較多、基數較低等因素影響有關。財政收入保持恢復性增長,與經濟恢復向好的態勢相適應。
從稅收收入看,前10個月,全國稅收收入157841億元,同比增長10.7%。值得關注的是,近期部分主要稅種不同程度回升,其中10月份國內增值稅增長4.1%,增幅比8月份、9月份分別回升2.3個、2.1個百分點;進口環節稅收在一般貿易進口回升帶動下,增長6.6%;企業所得稅在工業(工業行業分析報告)企業利潤回暖帶動下,9月份、10月份分別增長3.3%、0.6%。
財政收支是經濟運行的“晴雨表”。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數據顯示,10月份多數生產需求指標同比增速回升,就業物價總體穩定,經濟運行延續恢復向好態勢。“部分主要稅種呈現不同程度的回升,反映我國財政收入‘含金量’較高,特別是市場活力進一步恢復,經營主體運行質量與效益逐步回升。”李旭紅說。
從地方收入看,前10個月,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1624億元,同比增長8.8%。分地區看,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收入分別同比增長8.1%、6.1%、12.5%、12.5%。31個省份收入普遍實現正增長,其中14個地區保持兩位數增長。白彥鋒認為,東北地區、中西部地區的財政收入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速,反映出區域發展差距呈現持續縮小趨勢。
財政支出方面,各級財政部門繼續加力提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加快財政支出進度,推動經濟持續恢復向好。前10個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15734億元,同比增長4.6%。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8.7%;教育支出增長5%;衛生健康支出增長2.9%;農林水支出增長4.7%;科學技術支出增長4.5%;住房保障支出增長7.8%。
今年以來,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提效,有力推動經濟總體回升向好。近期,國家又出臺兩項重要政策,即增發1萬億元國債支持災后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提前下達2024年度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