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時間線來看,2014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20年、2021年,我國GDP相繼跨越60萬億元、70萬億元、80萬億元、90萬億元、100萬億元、110萬億元大關,2022年突破120萬億元人民幣(人民幣行業分析報告)。2020年,中國是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最近三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達到4.5%,高于世界平均增速2.5個百分點左右。2023年,我國經濟增速將繼續在主要經濟體中居于前列。
縱向看,目前我國每年GDP增量,已遠超上世紀90年代初期全年GDP。我國經濟1個百分點增速帶來的增量,相當于10年前的約2.1個百分點。經濟總量持續提高的同時,人均GDP實現新突破。10年來,我國人均GDP從43497元增長到85698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2022年我國人均GDP達到12741美元,連續兩年保持在1.2萬美元以上。
中國經濟占全球份額穩步提升,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10年來,中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的比重從12.3%上升到18%左右,貨物貿易總額連續6年位居世界第一,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平均貢獻率超過30%,一直是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外匯儲備穩居世界第一。10年來,我國外匯儲備穩定在3萬億美元以上,2022年末外匯儲備余額達到31277億美元。在外部形勢復雜嚴峻、不確定性上升的背景下,龐大穩定的外匯儲備規模為我國經濟抵御外部風險沖擊提供有力保障。
一組組數據,見證我國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升,彰顯我國發展基礎更牢、發展質量更優、發展動力更為充沛。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
面對波譎云詭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和繁重艱巨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國經濟成功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部困難,實現回升向好:前三季度GDP達91302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2%。基于對中國市場的長期看好,外資金融機構持續“加碼”中國債券市場。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境外機構已連續9個月凈買入我國債券,2023年以來累計凈買入量近1萬億元,其中10月份外資凈買入量已超過2000億元,預計11月份增持量有望達到25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