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紡織服裝行業年碳排放量大約在2.3億噸左右,2020年碳排放總量約為2.09億噸。行業碳排放量約占全國碳排放量的2%,占全國工業碳排放量的2.8%。因此,與其他行業相比,我國紡織服裝行業整體碳排放水平不高。而根據國際能源署統計,2019年全球紡織和皮革業碳排放量在2.99億噸左右,占全球排放總量的0.6%,紡織服裝行業主要包括紡織業、化學纖維制造業、服裝服飾業3個細分行業。其中,化學纖維制造業和紡織業的碳排放量在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碳排放總量中分別約占23%和69%,服裝服飾業約占8%,紡織業排放占比高主要是由于在我國紡織服裝行業中,紡織業體量最大。以2020年為例,化學纖維制造業規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為7991億元,紡織業規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高達23473億元,紡織(紡織行業分析報告)服裝、服飾業規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為13868億元。體量大導致紡織業對應的能源消耗也高于其他兩個細分行業。以2020年為例,化學纖維制造業能源消費總量為2355萬噸標準煤,紡織業能源消費總量為6982萬噸標準煤,紡織服裝、服飾業能源消費總量僅為854萬噸標準煤。
此外,化學纖維制造業的排放占比較服裝服飾業高,主要由于化學纖維制造業本身加工過程的能源需求更高,而服裝服飾業電氣化水平更高,清潔能源比例使用更高,因此進一步拉大了化學纖維制造業和服裝服飾業的排放占比的距離。以2020年為例,化學纖維制造業能源排放強度為2.05噸二氧化碳/噸標準煤,紡織業能源排放強度為2.09噸二氧化碳/噸標準煤,服裝服飾業為1.87噸二氧化碳/噸標準煤。
我國紡織服裝行業溫室氣體排放自2000年起隨著行業快速發展逐步上升,而后進入平穩期。2014年—2020年,行業溫室氣體排放年均增速均低于0.5%。從排放強度來看,行業排放強度連年下降。2005年—2020年,行業排放強度累計下降超60%,‘十三五’期間共下降16%。3個子行業碳排放強度均呈下降趨勢,其中,化學纖維制造業累計降幅接近70%,紡織業排放強度累計降幅達63%,紡織服裝、服飾業排放強度累計降幅接近65%。
獨行者速,眾行者遠。為實現行業減碳目標,中國紡聯積極整合行業力量,在推動行業企業和產業集群開展氣候行動方面開展了不少富有創新性的工作。啟動30·60碳中和加速計劃便是其中之一。這項計劃支持一批重點企業開展氣候創新行動,并引導重點產業集群打造先行示范。截至2023年9月,已有21家品牌企業、42家制造企業和3個重點紡織集群加入這一計劃,用實際行動踐行氣候承諾。在這一企業和集群名單中,有不少行業知名品牌,比如,在全球奢侈品公司排行榜榜單中擁有不錯排名的如意集團。胡柯華介紹:“如意集團聯合武漢紡織大學研發了‘乙醇體系無鹽染色技術’,采用低沸點、無毒且易于回收的乙醇作為染色介質,取代傳統水溶性染料的使用。這種染色方式可實現染料的快速上染,大幅減少染色時間,染色溫度降低10℃-20℃,從而降低能源消耗,并且消除了對無機鹽的需求。染色后,待回收液中的化學品殘留和能源消耗也因環保型活性染料的使用大大降低。綜合前后道工序清潔生產技術的使用,紡、織、染全過程單位CO?排放量(kgCO2e/100m)能降低81%,單位產品取水量(t水/100m),其中印染加工過程新鮮水取水量可下降54%,且廢水中污染物排放量(kg COD/100m)降低96%。”又如,以使用蘭精集團零碳天絲?莫代爾纖維的愛慕兒童家居服(連衣裙)為例,零碳天絲?莫代爾纖維的使用可幫助整件產品減碳13.65%。再如,安莉芳低碳糖果褲在原材料獲取階段也使用了蘭精零碳天絲?莫代爾纖維,在輔料制備階段更換丈根供應商并將丈根使用的石油基錦綸絲換成生物基錦綸絲等。“材料端+工藝端”并行的減碳形式幫助這款產品有效減碳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