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國民經濟開局良好,為實現全年目標任務打下基礎。連日來,多家國際機構上調2024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亞洲開發銀行從此前的4.5%提高至4.8%,高盛從4.8%上調至5.0%,摩根士丹利從4.2%上調至4.8%。
工業(工業行業分析報告)回升、服務業向好、消費市場持續復蘇、進出口規模再上新臺階……2024年中國經濟的良好開局,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中國在改革創新中不斷優化經濟結構、持續釋放內生動力的成效顯現。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老工業基地重慶市是中國首個全省域覆蓋的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作為全國六大老工業基地之一,在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綠色金融為能源、化工、船舶運輸等傳統行業轉型發展注入新動力。2023年,重慶在萬州區和長壽區開展轉型金融試點,探索推出能源、化工、船舶運輸等6個高碳行業轉型金融支持目錄,填補了國內船舶運輸和有機化學領域轉型金融標準的空白,并建立企業碳賬戶系統,構建碳征信機制。
截至2024年2月末,重慶市綠色貸款、綠色債券余額分別超7100億元、380億元,是2019年改革初期的4倍、2.9倍,綠色金融體系加快完善,金融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逐步健全。重慶市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與過去先后在浙江、江西、廣東、貴州、甘肅、新疆等六省(區)九地設立的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內涵一脈相承,同時展現出了具有本地特質的全域覆蓋、“雙碳”導向、產融協同和科技賦能四大特色。
據海關統計,今年一季度,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規模歷史同期首次突破10萬億元,進出口增速創6個季度以來新高。其中,包括電腦、汽車、船舶在內的機電產品出口同比增長6.8%,中部地區高端裝備出口增長42.6%,“中國制造”競爭優勢繼續鞏固。
中國新能源汽車貿易月度監測報告顯示,2024年前2個月,中國新能源汽車進出口總量為32.7萬輛,同比增長22.3%。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中國形成了全球產業鏈最全、規模最大的動力電池產業體系。2024年1至2月,根據鋰電池行業規范公告企業信息和行業協會測算,全國鋰電池總產量超117GWh,同比增長15%。
位于長三角中心地帶的江蘇省常州市,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已培育和集聚3400多家上下游企業,產業規模超7680億元。常州聚集了動力電池產業鏈32個主要環節中的31個,產業鏈完整度接近97%。
制造業大省安徽則將汽車產業確立為“首位產業”。在這里,1200多家汽車零部件企業集聚,一輛新能源汽車能在3小時車程內配齊所有零部件……2023年,安徽汽車出口714.6億元,同比增長1.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