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工業行業分析報告)機器人進行貨物裝卸和堆垛、醫療機器人輔助腹腔鏡手術、服務型機器人制作拉花咖啡、5G智能機器人琢磨棋術……兩場展會上,智能機器人技術不僅應用于工業和醫療界,還出現在更加親民的生活服務、體育賽事等領域,以普通觀眾看得懂、感興趣的方式吸引了更多人的關注。
與蓬勃發展的機器人市場形成鮮明反差的是,機器人行業近年來被“缺工”所困擾。2023年1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2022年第四季度全國招聘大于求職“最缺工”的100個職業,“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計算機網絡工程技術人員”等崗位赫然在列。
為填平機器人產業發展和人才缺失的鴻溝,國內越來越多高校設立起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相關專業,與企業、科研機構一起謀求跨界融合和協同創新,在“項目化”的動手實踐中不斷完善人才培養生態。雙足人形機器人能夠通過視覺、語音和傳感器進行人機交互,非常適合應用于教育領域。我們也從全學段機器人教育入手,以企業研發創新推動AI人才培養。
從事人工智能教育的梁佳,曾是一名機器人愛好者。在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專業學習期間,他就鉆研開發雙足人形機器人。然而,只了解編程等軟件技術還遠遠不夠。在學校的幫助下,梁佳與來自不同專業的學生共同組建起研發社團,將已有軟件系統實現為完整的雙足人形機器人。通過創新創業園的孵化,他們一步步將產品推向市場。
從學生社團發展為高新技術企業,梁佳對產學研融合助力機器人工程師培育深有感觸。“現在是人工智能進入高校的關鍵期,亟需以行業需求引領學科建設,企業也需要來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術支持。”
數博會上,數十個團隊的65件作品參加智能機器人創新創業邀請賽。肺部有了微小結節能否快速精準取樣活檢?電網高壓架空線路螺栓銷釘脫落如何進行無人補裝?河北省機器人產業聯盟相關負責人表示,邀請賽旨在通過搭建展示、交流、合作平臺,引導更多高校、企業在智能機器人領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形成完善的人才培育鏈條。2022年6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示18個新職業,“機器人工程技術人員”位列其中。專家表示,伴隨著我國機器人產業的快速發展,這一新職業也將逐漸壯大,成為推動國內產業智能化發展的重要推手。
與制博會、數博會類似,高校學生日漸成為科技型展會觀眾的生力軍。東北大學一名學生表示,人工智能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如果能夠在低年齡段就接觸到相關課程,或許能助力我們形成更加貼近行業需求的個人發展規劃。已有百年建校史的東北大學近年來面向未來人才需求,與華為北京研究所、華為云共建教育部-華為“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與科大訊飛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建了東北大學-科大訊飛人工智能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