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在北京市37個工業行業大類中,22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行業增長面接近六成。支柱行業“2增長2收窄”。前三季度,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汽車制造業兩個行業均實現較快增長,增加值增速分別為7.9%和7.5%。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兩個行業降幅繼續收窄,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下降4.4%,降幅分別比第一季度和上半年收窄4.5個和1.8個百分點,8月份、9月份連續兩個月實現正增長。裝備制造相關行業保持較快增長。在裝備制造領域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5.2%、24.8%和16.7%,其中新型儲能、半導體設備制造、醫療器械制造等領域實現較快增長。
1-9月,廣東省先進制造業占全省規上工業(工業行業分析報告)比重為55.1%,高技術制造業占規上工業比重為28.7%,約是全國的兩倍。全省軟件業務收入14887.5億元,增長14.2%;新能源汽車產量177.2萬輛,同比增長91.8%;集成電路產量477.2億塊,同比增長17%。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成效明顯,累計推動2.75萬家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帶動超70萬家企業上云用云,數字經濟規模、產業數字化規模、中小企業數字化指數全國第一。現有302家綠色工廠、10個綠色工業園區、58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綠色制造名單總數量居全國首位。
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李永華介紹道,前三季度,山東省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33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增長面為80.5%,下降行業由年初的16個逐月縮減至8個,營業收入居全省前15位的行業中14個保持增長。其中,石油、化工、通用設備、汽車等重點行業保持較快增速,實現增加值分別增長12.7%、13.6%、14.3%和17.1%,分別高于全部規上工業5.6、6.5、7.2和10.0個百分點,發揮了關鍵支撐作用。
前三季度,在江蘇全省規上工業40個行業大類中,30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長,行業增長面達75%。其中兩組數據尤為亮眼。一是先進制造業規模不斷壯大。前三季度,江蘇高新技術產業、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分別為49.8%、41.3%,比上半年均提升0.2個百分點,高質量發展動能強勁。二是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前三季度,江蘇規上工業中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光伏設備及元器件、鋰離子電池制造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92.1%、39.2%和15.5%,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光伏電池、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產量分別增長80.2%、110.0%、49.4%、19.7%。重點行業走勢平穩,為江蘇工業生產恢復向好提供了強力支撐。
前三季度,在浙江38個工業行業大類中,24個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增長面為63.2%。其中,電氣機械、汽車、化學制品等重點行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6.9%、16.7%和15.6%。民營企業貢獻較大,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7.6%,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為95.7%。新興產業引領增長,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增加值增長8.8%,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6.9%,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