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新型工業(工業行業分析報告)化產業體系,傳統產業是基礎。當前,傳統產業正向高端化、智能化、數字化、集群化和綠色化轉型升級。應推動原材料科學化儲備、集約化供應、數字化分配,發揮數據資源優勢,提高原材料供應的精準度;推動生產設備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在工廠安裝配備數字控制、智能運轉、綠色排放的高端生產設備,實現傳統產業生產設備的數字化改造升級;推動生產管理科學化,激活技術、設備、資金等各個要素的動能,不斷提升企業全要素生產率;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融合,建設和運營產品全生命周期數字化質保監控和營銷分銷平臺,建設新型數字化消費場景和智能化消費模式,實現生產生活用品的數字化流通、智能化分配和綠色化消費。
戰略產業主要包括基礎產業、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事關國家發展和安全,是新型工業化的支柱產業。基礎產業涵蓋門類廣、涉及領域多,對于基礎產業,需系統推進基礎算法、基因技術、互聯網根服務器、新一代生物制藥、新材料研制等多個領域、多個方向實現多端創新與突破。對于主導產業,應系統推進新材料、新算法、新裝備、新能源、新技術的自主創新,實現高端裝備的原創制造、自主制造和整體制造,實現主導產業的高附加價值生產、高價值產品開發和低能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對于支柱產業,應進一步強鏈、補鏈、延鏈,發揮鏈主企業帶頭作用,集合社會、高校、企業創新資源,重點從人才、技術、設備、市場等多個維度推進重點領域創新突破,以高端產品制造帶動項目高端突破。
優勢產業是新型工業化的推動器。應推動優勢產業智能化融合發展,實現智能化生產、銷售和服務,推動優勢產業向智能化延伸。應推動優勢產業數字化轉型,實現產品從生產、購置、使用和服務等全鏈條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建立高端一體化數字平臺,在產品的生產、銷售、使用、服務全過程中實現數字化;建立企業數字資源庫,融合企業經營、管理和發展的數據資源,融通跨市場、跨行業、跨地域的外部數據資源,實現數字資源智能化運用。應推動優勢產業與國際市場融合,打造國內優勢產業鏈,緊盯產業前沿趨勢,吸納國際優勢資源、學習國際先進技術、借鑒國際先進經驗,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推動優勢產業國際化發展。
以新能源、新材料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是新型工業化的龍頭,既需要政策、規劃、資金、資源、機制等方面支持,也需要企業相互協作,一體化推進新興產業融合式創新、集群式發展。新興產業具有科技含量高、創新技術強、發展模式新等特點,需匯集跨學科方向的科技創新人才,建立跨產業的科技創新平臺和協作攻關機制,推動跨學科、跨領域、跨技術的交叉融合創新。在新興產業中,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間存在著高度的關聯性、耦合性和互補性,在人才、技術、市場、資源、平臺和服務等方面,需建立跨產業信息與資源平臺,實現跨行業融合發展。應把企業點連成產業鏈,把產業鏈打造成產業群,以產業群匯聚成產業帶,做好主體功能區規劃,推進主體功能區之間跨區域集群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