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金融與房地產良性循環,是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極為重要的一環。當前,我國房地產市場仍處于調整周期,有些房地產企業債務違約、個別房地產企業開發的商品住房難以按時交付,都是房地產行業所面臨的風險。應通過加大對剛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支持力度,促進企業銷售回款,銀行等金融機構加大對房地產企業的資金支持力度,企業恢復拿地積極性,讓房地產行業的銷售和供給等環節暢通起來。
健全房地產(房地產行業分析報告)企業主體監管制度和資金監管,有助于行業規范發展,保護購房者權益。個別企業出現債務違約、爛尾樓、預售資金違規挪用等問題,都與過去房地產“高負債、高杠桿、高周轉”模式有很大關系,且舊有模式的弊端尚未完全消除。因此,健全房地產企業主體監管制度和資金監管十分必要,有助于防范和化解房地產行業金融風險。健全監管旨在使行業規范發展,避免重走過去的老路。監管將從房地產企業主體監管制度和資金監管兩方面著手。健全監管也有助于保障購房者利益不受侵害,重塑購房者及全社會對房地產行業的信心。
完善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就是要前瞻性提升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能力。面對當前房地產市場的調整,金融宏觀審慎管理有助于促進市場企穩回升,防止局部風險蔓延。對房地產領域局部或個別企業債務可能引發的系統性風險,做到早識別、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健全具有硬約束的金融風險早期糾正機制,提高系統性金融風險防范能力。
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將為房地產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注入信心。一段時間以來,房企特別是民營房地產企業融資遇到一定困難。此次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意味著金融支持房地產企業的力度不減,將繼續對供給端提供支持。毋庸諱言,民營房地產企業在融資方面遇到的困難更多,這些企業曾有良好的經營業績,困難多是暫時的,且尚有不錯的發展潛力,應該更好滿足這些民營房地產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
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金融支持政策必不可少。近期出臺的包括降低首付、降低首套房貸利率、“認房不用認貸”等金融方面的舉措,都主要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并顯現出一定效果。可以預計,在需求端,金融支持政策的重點仍然放在剛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