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證主站短視頻的商業變現效率,長短視頻板塊進行切割與分流,是隨著時間推移與內容生態豐富,必然發生的事情。抖音APP開始測試“不喜歡”按鈕和“長視頻”獨立板塊。
從“級別”來看,不喜歡只是短視頻頁面中的功能按鈕,長視頻則是單獨的功能分區,二者本不該放在一起討論。但在此之前,抖音灰度測試的長視頻APP“青桃”已經變為“抖音精選”,各項互動數據文件(文件行業分析報告)和抖音本體完全打通。如今內置的“長視頻”板塊,不僅界面與抖音精選一致,借助抖音本體的功能,在使用體驗上也全面超越前者。
這在某種程度上,也代表了抖音的一種態度:與其“大力出奇跡”,重新做一款APP,不如就在抖音的流量池內持續細分,做精細化運營,這也符合“降本增效”的整體行業趨勢。
“不喜歡”功能從幕后走向臺前,無疑充當了流量細分的“道岔”,原先堅守“短視頻+”定位的抖音,如今也不再固化,開始求變。長視頻在抖音生態中的地位,一直非常微妙。 這一點從“青桃APP”的變化就能發現。4月剛剛上線時,抖音與青桃之間的數據打通,僅僅停留在賬戶信息層面——用戶使用青桃APP,可以直接使用抖音賬戶登陸,之前在抖音的關注關系也一并帶到青桃。
但在播放量和點贊數據這類“核心資產”上,雙方仍然隔絕。陸玖商業評論此前測試時就發現,同樣發布在抖音或者頭條的視頻,點贊可能成千上萬,但在青桃卻只有個位數,最多不超過1000。而在幾天前,這款面向年輕人的“青桃”,正式更名為“抖音精選”,走上了曾經火山短視頻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