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的消費場景不會消亡,但服務內容和電商相似或雷同的類別,卻會逐步被取代。諸如旅游、酒店、餐飲等領域無法被電商取代,甚至成為了線下消費增長的重要支柱,尤其是在節假日期間更是發揮了線下消費復蘇的重要力量,今年前8月,全國餐飲收入32818億元,同比上升19.4%。其中,8月份全國餐飲收入4212億元人民幣(人民幣行業分析報告),增長12.4%。
而在商品零售層面,如今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正在向線上轉移,尤其是年輕消費群體,在購物消費中更加傾向于在線上進行。而這個趨勢難以扭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價格。電商平臺的發展與建設,最早的策略便是“低價”,通過電商平臺,商家能夠直接對接消費者并完成銷售,而避免了中間的大量環節。另一方面,電商店鋪免除了高昂的店面租金,商家只需保留租金不足商鋪一半的倉庫,便能完成運營,使成本進一步降低。
盡管商家如今仍不能避免向平臺支付費用以購買流量推薦和搜索排名,但在拼多多的“攪局”下,商家建設電商店鋪的門檻進一步降低,在拼多多流量推送規則變更的情況下,商家購買流量獲得搜索排名的成本得以降低,這為拼多多創造了巨大的價格優勢,在京東、淘寶手中撕開了進入電商市場的缺口。業內人士認為,限制電商發展,拉升商品價格對線下消費的復蘇沒有太大助益,因為線下商店倒閉潮以及電商價格內卷相繼出現的主要原因在于居民消費能力的下降以及產能過剩。事實上,盡管目前線下店鋪承擔了高額的租金成本和人力成本,但價格的內卷仍在持續。
以餐飲行業為例,在咖啡消費領域已經出現降級的情況,咖啡已經不再是中產階層“品質”生活的象征,卻成為了消費降級的代表。從33元的星巴克到13元的瑞幸,再到8元的便利蜂咖啡,最后到1元的AGF藍罐速溶咖啡,線下的咖啡消費也在不斷進行價格內卷。在庫迪、瑞幸8塊8、9塊9的攻勢下,星巴克也不得不推出團購服務,降價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