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經濟的興起,不僅拉升了電商在零售市場中的份額,更將直播電商推向新的高度,成為了消費者購物的新渠道。直播電商憑借著“低價”吸納大量流量,暫時性解決電商平臺的增長焦慮。然而,直播電商的無序發展也帶來了新的問題,頭部主播吸納了大量消費者以及掌控了商品的定價權,已經在線上形成了龐大的規模,宛如商超。這對線下消費造成了巨大沖擊。
尤其是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消費者對價格更加敏感,而傾向于在更低價的渠道消費,進而導致線下閉店潮的發生,而流量進一步向頭部主播集中,導致了“壟斷”的出現。商家、企業通過互聯網(互聯網行業分析報告)電商平臺縮短了向消費者傳遞商品的鏈條,但依然需要向“主播”這樣的新型中間商提供坑位費和傭金,再加上議價權的削弱,商品進入微利時代。
對于線下消費市場而言,更艱難的在于直播電商的出現改變了消費者的購物習慣。過去消費者在線下商超百貨購物,在“逛”的過程中,通過實際的商品和服務完成交易。然而直播電商的出現,改變了線上購物的“盲目”狀態,消費者能夠在主播的講解下進行消費決策,在輔之以發達的物流系統,線上購物的便利大大提升,而擠壓了線下商鋪的生存空間。
更關鍵的是,在全球經濟衰退的影響下,全球消費需求出現萎縮,出現了產能進一步過剩的問題,企業為了清理庫存而不斷拉低商品售價,最終引發了價格戰,商品價格進一步走低。
直播電商對線下消費的擠壓將在海外復現,對于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來說,在有限的內需下,直播電商成為了海外商品銷售的主要渠道,尤其是在中國龐大的供應鏈面前,本土企業可能會遭遇更大的沖擊。目前中國的跨境電商發展迅速,成為了海外消費購物的新方式,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情況下,限制直播電商的發展成為了必然會出現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