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年糧食再獲豐收,糧食供給保障能力穩步提升。今年糧食生產克服黃淮罕見“爛場雨”、華北東北局地嚴重洪澇、西北局部干旱等災害影響,產量有望再創歷史新高,連續9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夏糧早稻豐收到手,夏糧產量2922.6億斤,比上年略減25.5億斤,仍處于歷史第二高位;早稻產量566.7億斤、增加4.3億斤,連續4年增產。秋糧增產已成定局,秋糧面積穩中有增,除局部受災外,大部分地區光溫水匹配較好,總體呈增產態勢。
據農業(農業行業分析報告)農村部農情調度,截至10月22日,全國秋糧已收81.3%?!皬哪壳扒闆r看,秋糧增產完全可實現‘以秋補夏’。秋糧保持增長態勢主要有3方面原因,首先,秋糧面積增加為增收奠定基礎,預計今年秋糧面積13.1億畝,比上年增加700多萬畝;其次,大面積單產提升效果初顯是增收關鍵,專家測算,300個重點縣單產提升對糧食豐收貢獻率達73%,有效對沖了洪澇、干旱等災害對糧食生產的影響;此外,今年總體天氣條件較好,“雖然局部災害較重,但多數主產區雨水調和、光熱充足,利于作物生長發育,也利于產量形成?!迸宋牟┍硎?。
今年為何能克服洪澇、干旱等自然災害影響,實現糧食豐收?潘文博分析,一是局部點上災情重,全國面上災情較輕。據農情調度,截至目前,今年以來自然災害共造成全國農作物受災1.45億畝,與去年同期相比少2850多萬畝,與近5年平均值相比少1.08億畝。二是今年旱災相對較輕。今年我國干旱占整個受災面積的30%,明顯低于常年平均值。三是沒有受災的地區增產較多,彌補了災區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