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關我國小麥進口的兩則新聞頗引人關注。一則是今年1月至9月份我國進口小麥1017萬噸,同比增加53.6%,創歷史新高。另一則是中俄正式簽署兩國歷史上最大的糧食供應合同,未來12年內俄羅斯將向我國出口7000萬噸的谷物、豆類和油菜籽。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麥出口國,中俄陸地糧食走廊的開通,有利于我國進一步豐富小麥(小麥行業分析報告)進口來源,確保小麥供應安全。
小麥是我國兩大口糧之一,我國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小麥連年豐收,庫存充足,完全實現自給自足,但高端優質品種供給不足。進口小麥主要滿足優質品種調劑需求,還有一部分流入飼料領域。小麥飼用需求增加和國內外價差倒掛,是今年我國小麥進口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從需求看,近年來隨著國內畜牧業發展,以及小麥玉米價差縮小,小麥飼用需求增加。從價格看,國內外小麥價格長期倒掛,進口小麥競爭優勢明顯。今年受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俄羅斯等國小麥豐收影響,全球小麥價格大幅下跌,而國內小麥價格受種植成本高、極端天氣頻發等因素影響,小麥價格高位波動,國內外價格倒掛嚴重,國內企業進口意愿增強。
進口小麥和進口大米、玉米存在替代關系,進口小麥大幅增加,能有效補充大米和玉米進口量下降對國內飼料市場的不利影響。從海關數據看,今年大米進口大幅下降、玉米進口降幅明顯。從大米進口看,受東南亞干旱預期和印度出口禁令等因素影響,國際大米價格創歷史新高,高于國內價格,失去價格競爭優勢,導致我國大米進口量大幅下降。今年1月至9月份我國累計進口大米215萬噸,同比減少57.5%。從進口玉米看,受俄烏沖突持續以及黑海走廊糧食運輸協議終止的影響,今年我國玉米進口量明顯下降。1月至9月份我國進口玉米1656萬噸,同比減少10.3%。
進口小麥大幅增加對國內市場影響相對有限。我國一直對小麥實施進口配額管理,小麥(包括其粉、粒)進口配額長期保持963.6萬噸不變,配額內進口征收1%的關稅,配額外進口征收65%以上的高額關稅,這相當于為國內小麥市場豎起一道“防護墻”,既能調劑國內余缺、優化供給結構,又能防止進口過量沖擊國內市場。不過,2021年以來,我國小麥進口量已連續3年突破關稅配額限制,2021年進口小麥977萬噸,2022年996萬噸,今年前9個月突破1000萬噸。小麥進口量與國內產量之比逐年提高,今年前9個月進口量占今年國內產量的比例達到7.5%以上,年底還會更高,國內外市場聯動性有所提升,進口增加對國內市場的影響不可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