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來,陜西西安新晉網紅打卡地滋水濱河生態公園受到眾多游客青睞。自2022年4月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以來,這個生態公園的年接待游客量約達50萬人次。該生態公園的項目全稱為“西安藍田全域治水綜合治理工程”。水電一局在這里承建了涵蓋22.5公里長的生態濕地以及“千畝荷塘”“十里稻香”兩處柔性治水工程建設生態園。如今,這里的綠化覆蓋率達73%,是名副其實的“城市綠肺”。
作為綠色生態的倡導者和踐行者,水電一局始終注重研發先進的污水處理技術,不斷提升污水處理能力。2012年,水電一局實施遼寧阜新清源污水處理廠工程之后,投入長春、莆田、深圳、廣州、昆明等地的水資源與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堅持生態與發展并重。
作為長春的“母親河”,伊通河在此前很長一段時間內備受河水污染的困擾,水電一局主動投入伊通河治理工程。“我們主要負責串湖流域的水生態維護,包括城市防洪工程擴建、水生態治理、新月區域景觀工程、流域海綿城市工程和路燈工程。”參與伊通河串湖流域水生態治理的水電一局項目負責人姜洪日說,通過治理,現在的伊通河已煥然一新,成為風景秀麗、潔凈舒適的休閑公園。
以參與伊通河治理為起點,水電一局踏上了全國各地水資源與水環境綜合整治新征程。在珠三角,一條橫跨深莞兩市、全長41.6公里的茅洲河一度被稱作珠三角污染最嚴重的河流。高峰時,茅洲河流域共有4萬多家工業(工業行業分析報告)企業,水污染成為發展短板和民生痛點。為使茅洲河早日擺脫黑臭窘境,水電一局參建了茅洲河綜合整治工程的5個子項。在治理過程中,水電一局因河施策,定制出針對不同河流及流域特點的綜合治理方案,開展針對性高效治理。經過各方持續攻堅,茅洲河水質不斷改善,實現從“黑水橫流”到“鷗鷺齊飛”的生態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