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余年來,常州在涉及新能源(能源行業分析報告)的多數領域深耕布局,已初步構建了發電、儲能、輸送、應用“發儲送用”全鏈條產業閉環。2022年,常州全市新能源領域產值突破5000億元,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光伏三大產業同比增長96.5%,對全市規上工業產值增長貢獻率達102.2%。
在發電環節,天合光能先后25次在光伏電池轉換效率和組件輸出功率上刷新世界紀錄;龍騰光熱作為最早進入光熱領域的國內企業,在光熱核心部件領域實現了國產高溫真空集熱管首次應用于海外商業化電站的突破。
在儲能環節,目前已形成“以溧陽、金壇為兩大核心,其他區域多點支撐”的動力電池產業格局,擁有生產及配套企業130余家,涵蓋電池材料、系統技術研發等31個關鍵環節,產業鏈完整度達97%,產銷量占全省一半、全國五分之一,全球每10輛新能源汽車就有1輛搭載“常州造”電池。
在輸送環節,作為全國最大的特高壓輸變電設備制造基地,常州變壓器產品結構覆蓋各式型號,市場占有率12%。2022年輸變電規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890億元。
在應用環節,以理想、比亞迪為龍頭的新能源整車生產企業,覆蓋傳動系統、制動系統、轉向系統等10多個領域。2022年,新能源汽車及核心零部件產業集群完成產值超3000億元,增長68.1%。新能源整車產量突破34萬輛,約占全省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