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這一輪上漲行情,有點意外。今年,進口煤暴增,疊加夏末,電廠日耗回落,理應需求下降、煤價下跌才對。為啥環渤海港口市場煤價格出現逆季節上漲呢?
一是對煤礦的安全檢查力度有所加強,停產整頓煤礦數量有所增多。從政策的角度來看,后期,安監力度仍然較大,上級部門發文要求進一步加強礦山安全生產工作;之后地方也陸續出臺相應文件,加強礦山安全生產,煤礦照例是重中之重。為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主產區部分煤礦產量較原計劃略有減少。
二是冬儲行動已經開始。東北地區開始冬儲備煤,而北方電廠也在增補庫存,補充夏季的損耗,提高庫存水平。我國華東、華南地區進入年底沖刺階段,為完成年度奮斗目標,工業(工業行業分析報告)企業開足馬力,對煤炭需求增加。夏季過后,雖然氣溫下降明顯,但沿海八省電廠日耗降幅并不大,意味著工業用電逐漸接過接力棒,補充了民用電負荷下降后減少的份額。
三是在化工行業發展向好的同時,除了直接帶動化工煤需求的釋放外,還間接帶動了化工業對用電以及電煤需求的增加。尤其在港口整體庫存回落的情況下,長協外溢至市場幾無可能。此時,鋼鐵、水泥、建材等行業處于“金九銀十”的傳統旺季。挖掘機開工由降轉升,鋼市進入傳統性需求旺季。雖然需求不及去年同期,但表現也會比三四五等幾個月強很多。詢價客戶增多,而市場煤庫存偏低,促使市場煤價格再次開啟上漲模式。
四是很多貿易商退出市場,減少了供應量。上半年,煤價基本呈現直線回落,呈現“跌多漲少”走勢,貿易商判斷不好市場走勢,紛紛賠錢銷售,陸續退出了市場,淘汰出局,減少了市場供應。而進入下半年,需求開始回暖,但由于貿易商擔心煤價大跌,紛紛減少投入,并未大量囤貨,手中的貨不多。需求拉起后,港口市場供不應求;而后期又擔心煤價會下跌,不敢大規模進貨,除了礦企以外,大部分貿易商不敢進入,造成優質市場煤緊缺。尤其長協去庫的情況下,貿易商明顯出現挺價的意圖。
本月中下旬,煤價上漲勢頭強勁。一旦進入十月份,隨著安全檢查趨向常態化,以及階段性采購的告一段落,煤價會滯漲趨穩;等待大秦線秋檢結束后,煤價會出現大幅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