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電力行業分析報告)、新材料、高精地圖、語音交互……業界人士認為,隨著汽車由移動工具向智能終端轉變,汽車產業正與多個行業或技術領域融合,大批企業從車載系統、輔助駕駛、高性能車載芯片等領域切入,并持續取得突破,有力提升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技術水平。
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發展讓智能駕駛加快演進、迭代。能不能處理好邊緣場景,對自動駕駛系統要求非常高。騰訊通過在虛擬空間用仿真的技術,模擬各種情況來大幅提升訓練的效果,以AI賦能自動駕駛。
跨界融合不斷豐富產業生態圈。2023智博會上,中國移動展示了其立體高精度定位項目:即便在高低起伏的高架橋、隧道,仍可實現動態3至5厘米、靜態5至8毫米、縱深近50米的精準定位服務,能有效解決立交橋縱橫交錯等出行導航難題,助力“行駛無憂”。
華為帶來的液冷超級快充裝備,借助600千瓦的充電功率“一秒充電一公里”,約10分鐘就可“滿電出發”;云車智途發布的一款“新一代智能啟動鋰電池”,具備車輛定位、運行軌跡監測、遠程鎖車等多種智能化功能……一系列新產品,帶動了電池及充電領域迭代進化。
作為儲能單元,新能源汽車還在加速與能源網、電力網互動、融合。不久前,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就展示了“超級光儲充一體化”“充電基礎設施監測平臺”等技術成果,利用大數據服務電力“削峰填谷”、充電設施智慧管理等,助力新能源汽車與電力系統協調發展。
V2G反向充電也在快速走向現實。業界人士表示,依托V2G充電樁,新能源汽車將被賦予新屬性,變成電網互動硬件:在用電高峰期,利用汽車存儲的能量向電網釋放能量;在用電低谷期,可存儲過剩電力。寧德時代首席科學家吳凱介紹說,寧德時代在2019年開始布局V2G技術,目前相關技術已非常成熟,電池完全能滿足頻繁調動及壽命要求,可參與電網調峰調頻。業界人士認為,隨著跨界融合加速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重點已從生產制造轉變為軟件開發及生態構建,產業生態各環節正攜手升級進化,多維度助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