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增長的銷量與新能源汽車的渠道創新不無關系。一個直觀的感受就是,無論是逛街還是逛展、購物還是旅游,只要是人流量大的地方,總會看到新能源汽車在“刷存在感”:大型購物中心里,新能源汽車體驗店幾乎成了“標配”,如今就連超市貨架旁也能看到新能源汽車,吃飯逛街順便買輛車并非個案,而像買白菜一樣買汽車也不稀奇。
在燃油車時代,汽車銷售(銷售行業分析報告)主要采用經銷模式,渠道形態則主要是提供整車銷售(Sale)、零配件(Spare part)、售后服務(Service)、信息反饋等(Survey)一站式服務的4S店。傳統的汽車4S店面積動輒幾千平方米,有的甚至上萬平方米,選址通常是在城市邊緣或汽車產業園,營銷方式是坐等客戶上門,客戶有購車計劃后才去4S店逛逛。而如今,新能源汽車的銷售網點則是主動往流量高地湊,哪里有潛在客流,新能源汽車門店就開到哪里,最大范圍接觸到潛在客戶群體。
這種渠道形態變化的背后是新能源車企與傳統車企迥然不同的銷售思路:作為市場的闖入者,新能源汽車品牌需要快速提升銷量、曝光率,以實現市場份額最大化。事實上,新能源汽車新的產品屬性也必然需要相匹配的新渠道模式和形態。作為下一代移動智能終端,新能源汽車的用戶群體呈現年輕化的特點,而且汽車不是作為家庭資產而是作為消費品的屬性也日趨明顯,這與商場、超市等流量地標的主力消費群體高度重疊,新能源車企看似要交不菲的門店租金,實則節省了大把的廣告費用。
不僅是渠道形態的變化,在新能源汽車時代,汽車市場曾經涇渭分明的經銷、直銷模式的邊界也在消融。傳統經銷模式的4S店,如今在新能源汽車銷售網絡里,更多被拆分為提供單項服務的網點,且不再擁有對定價的掌控權;而曾經被造車新勢力奉為圭臬的直銷模式,也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不斷下沉的過程中不斷被經銷模式“滲透”。小鵬汽車9月開始的渠道調整,就在逐步淘汰效率低下的直營門店,以擴大代理經銷商門店規模,加快在二線和低線城市的市場擴張。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直銷模式可使車企對渠道的管理更為直接、高效,能充分協調產銷、獲取第一手用戶信息、推行標準化服務,更適應年輕化的汽車消費市場,但直銷模式同時也存在租金等運營成本高的剛性問題。當前,經銷模式仍占據新能源汽車營銷主流。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9月,新能源車企前十家總零售量為455.26萬輛,其中直銷模式合計銷售149.5萬輛,占比32.8%;授權模式合計銷售305.76萬輛,占比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