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布的業績數據正是當前風電(風電行業分析報告)市場環境的寫照,2022年金風科技、明陽智能、運達股份和三一重能都進入了全球新增吊裝容量排名的前十位。在業界看來,全球各國提出的氣候目標和可再生能源裝機目標大幅提振了風電市場,但風機大型化趨勢、風電補貼退坡、原材料成本降本不及預期等因素卻帶來了高度競爭的市場環境。
從2020年至今,國內風電整機招標價格就進入下行通道,陸上風機招標每千瓦價格從3000元/千瓦以上降至1500元/千瓦左右,而海上風機招標每千瓦價格從8000元/千瓦驟降至3500元/千瓦左右。風機銷售價格的下行,直接擠壓了風電整機的利潤。
除了風電整機以外,主要風電零部件供應商也披露了最新業績報告,整體上看,風電產業鏈零部件供應商營收同樣因市場需求增長而呈現上漲態勢,但毛利率普遍有所下滑。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為12.42%,同比下降1.7個百分點,凈利率為4.36%,同比下滑16.6個百分點。同期內,公司營業收入為15.55億元,同比增長32.85%。公司說明稱,報告期內收入規模雖然有所上升,但因公司資產折舊增加、產能利用率不飽和、行業競爭較為激烈等因素綜合影響,毛利率水平整體低于去年同期,利潤規模整體較低。
與此同時,業界對于風電市場未來潛力仍有積極預期。從國家能源局最新發布的數據來看,2023年前三季度,全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3348萬千瓦,其中陸上風電3205萬千瓦,海上風電143萬千瓦。截至9月底,全國風電累計裝機突破4億千瓦,同比增長15%,其中陸上風電3.68億千瓦,海上風電3189萬千瓦,從裝機情況來看,我國陸上風電維持景氣,海上風電近期發展情況向好。
除了發力國內市場外,風電制造業出口也有望成為未來方向。當前,歐盟、英國、美國陸續上調了風電裝機目標,新興市場風電裝機需求也持續增長,但全球風能理事會指出,從供給上看,多國本土制造產能很可能存在瓶頸,產能相對富足的中國風電產業或迎來前所未有的出海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