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三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的圓滿召開,以及中美陽光之鄉聲明對于加強合作應對氣候危機的推動,給帶路可再生能源領域尤其是光伏和光伏+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本期沙龍剖析了東南亞和非洲如何利用光伏+模式以及光伏+農業模式的具體實踐應用,以助力實現能源轉型、經濟增長和環境生態保護的多重發展目標。同時,探討我國發揮自身優勢,結合帶路國家實際需求,通過“光伏+產業”融合發展之路,促進帶路沿線可再生能源的規模應用和相關產業發展。
農業是一個關鍵的基礎產業,對于該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至關重要。結合現代技術如光伏系統,不僅有助于提升農業效率,還能促進可持續發展。這種技術的融合為東南亞農業帶來創新的解決方案,有望改善地區的經濟和環境狀況。世界資源研究所(WRI)中國可持續投資部研究員徐生年博士強調東南亞地區小規模農業光伏項目的重要性,他介紹了在越南將光伏和漁業相結合的養殖項目,成功地運用光伏產生的綠色電力,降低成本,提升蝦品質,獲得歐美市場的認可。通過這樣的嘗試,越南項目不僅增強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帶來環境和經濟的雙重效益,為該地區的可持續農業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范例,顯示出光伏技術在傳統農業中的創新應用。
農業(農業行業分析報告)是許多國家的主要經濟支柱,但面臨著技術落后和資源限制的挑戰。光伏技術的引入,尤其是在農業領域,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帶來了新的機遇。特別是在提高婦女就業率和推動性別平等方面,光伏+農業項目展現出了巨大潛力。這種技術的融合不僅有助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還能促進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包容。對此,來自清華大學社科學院能源轉型與社會可持續發展中心的陳靖博士表示認同。她指出,非洲和東南亞農業太陽能項目為提升婦女就業率提供了機會,這些地區的婦女可以在光伏與農業結合的技術中心接受培訓,提升種植技術和能源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