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運動是以自然環境為載體,以競技、健身、休閑等為主要形式的體育活動,是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現代意義的戶外運動興盛于19世紀的西方,登山活動在歐美迅速風靡。到20世紀,露營、徒步騎行等休閑類型的戶外運動開始流行,人們可以遠離城市,融入大自然。
戶外運動的流行,是經濟發展、健康意識提高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我國戶外運動起步較晚。在解決了溫飽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國人開始越來越關注休閑、健康的生活方式近年來,更多的人意識到運動是良醫,更加重視戶外運動對于強健身體、調節情緒的重要性,在此前提下,戶外運動“飛入尋常百姓家”。
戶外運動帶來的挑戰性和刺激性,讓人們擁抱自然、獲得健康、挑戰自我以及帶來身心的雙重滿足,讓越來越多的人迷戀。據統計,截至2021年底,全國戶外運動參與人數超過4億人次。“參與戶外運動不僅是提高體能的一種方式,更是與大自然互動的一個過程,激發對未知的挑戰和探索,更深層的是感受到對大自然的尊重、對當下生活的珍視。
2022年至2023年,滑雪(滑雪行業分析報告)、路跑、騎行、越野、露營等戶外運動呈爆發式增長,多個領域已恢復至甚至超過疫情前的水平。今年上半年,與戶外運動相關的訂單量較2022年同期增長79%。“2022年度戶外運動參與群體中,‘90后’占比達到36.1%,成為最大消費群體,‘80后’占比32.5%。同時,傳統意義上男性主導戶外運動的格局正在被打破,女性參與度熱情高漲,2022年度女性參與者占比為59.9%,男性占比為40.1%。”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經濟司司長楊雪鶇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