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產業集群以及專業市場都有力帶動了我國紡織服裝(服裝行業分析報告)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截至2022年,我國有紡織服裝產業集群200多個,經營面積萬平方米以上的紡織服裝專業市場800余家。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流通分會日前發布的紡織服裝專業市場景氣指數監測結果顯示,11月,專業市場管理者電商銷售指數為54.67,比10月的50.97上升3.7;商戶電商銷售指數為53.19,比10月的51上升2.19。
管理者景氣指數樣本由廣州白馬服裝市場、山東即墨服裝市場、江蘇疊石橋家紡市場、上海新七浦服裝市場、遼寧西柳服裝市場等31家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組成;商戶景氣指數樣本由濤濤服飾、三得利紡織、偉邦家紡、維多利羊絨等147家商戶組成。
專業市場在新的發展階段面臨挑戰,處于深度調整中。深度調整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影響范圍大,二是經歷周期長,三是調整幅度深。深度調整會對專業市場的發展邏輯、產業定位、功能作用、上下游關系、供應鏈生態以及管理服務等多個方面產生深刻的影響和改變。
近年來,直播電商、跨境電商等新型電商飛速發展,在擠壓了傳統服裝流通渠道的同時,也對服裝供應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電商企業對小批量、多頻次的柔性供應鏈的需求日漸迫切,各產業集群也面臨著集群特色化產品不足以滿足本地電商企業需求的狀況,亟須更豐富的產品品類和款式,更穩定高效的供應鏈體系。
在新的競爭環境下,虎門、常熟、濮院、石獅、清河、即墨、西柳、株洲、洪合等一批紡織服裝電商型產業集群,依托雄厚的制造基礎、豐富的產品供應、高效的供應鏈響應水平,快速發展成為我國紡織服裝電商產業的領跑“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