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以來,國內羽絨服(服飾行業分析報告)品牌紛紛漲價,向著高端市場進軍。這并非今年才出現,這樣的趨勢已經延續了好些年。根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數據,2015-2020年,中國的羽絨服均價已經從438元上升到656元,大型防寒服的價格突破千元,其中接近七成價格在2000元以上。但在今年的具體市場上又有一些不同之處,其中就包括,這種漲價趨勢使得沖鋒衣等可以做替代的產品在冬季這個羽絨服銷售旺季中,開始有了一席之地。
羽絨服成了“奢侈品”
夏天有雪糕刺客,如今冬天的羽絨服也出現了刺客。最近幾年,國產羽絨服一直都在打造高端的定位,尤其以波司登為代表。國金證券研報顯示,在2018年,波司登主品牌提價幅度高達30%-40%,單價1000-1800元的羽絨服占比由47.6%提升至63.8%,1800元以上的羽絨服由4.8%提升至24.1%。
除了波司登,鴨鴨、高梵等品牌的高端線產品售價均為千元,例如高梵黑金鵝羽絨服馬甲售價5239元,鴨鴨冰殼聯名款羽絨服最高款原價5999元。一方面,產品原材料以及運輸成本近幾年都在上漲。另一方面,品牌加大研發投入后,提升了羽絨服的功能性和舒適性,提高產品附加價值等因素其實都會導致羽絨服價格升高。
品牌定位越走越高,但消費者的消費水平并不一定就跟著品牌發展走。在這兩年的市場環境中,有目共睹的是,大眾更加偏向于具有性價比的產品。在2023年中國網民購買羽絨服可接受的價格調查中,大部分消費者更愿意購買價格在400元至1500元之間的羽絨服。其中,34.04%的消費者選擇401元至600元(含600元)價格區間,購買該區間價位的消費者最為集中,只有3.30%的消費者選擇1500元以上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