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綠色發展越來越成為帶路沿線國家的關心所在。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提升、海外影響力日益擴大、“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以及現代新技術、新業態的不斷涌現,中國海外園區經濟效益、社會效應不斷提升,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可。但是,東道國在積極歡迎中國企業投資、主動學習中國制造業發展經驗的同時,也對園區建設是否會破壞當地生態環境表現出擔憂。
以中國-白俄羅斯工業(工業行業分析報告)園為例,他介紹到,在規劃階段中,當地對園區建設是否會破壞明斯克周邊的森林環境心存疑慮。為此,中國建設方和與白俄羅斯在合作協議中專門規定了環境保護相關條款,在實際建設中注重對原有自然保護區環境加以保護,遵循了邊建設、邊保護綠色低碳發展原則。
同時,焦健提到,部分東道國在節能環保等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規仍有待完善,我國在海外園區綠色發展方面也缺少專項指引,海外園區在產業結構、產業集中度,以及園區內和園區間的產業協同、綠色發展等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一般會按照住在國要求進行環評,如果中國的相關標準高于住在國,就遵循中國的標準,如果當地標準更高,就遵循當地的法律法規。他認為,帶路國家大多處于積極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階段,經濟發展水平與中國相比仍相對落后,這些國家正面臨經濟持續增長與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雙重壓力,如何尋找到平衡點需要外力的支持和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