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綠化應與生態系統協同融合,推動城鄉綠色空間整體增量提質。在生態格局層面,統籌謀劃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整體性保護與綜合性治理,優化城鄉綠化空間布局。在生態系統層面,構建“全域生態系統—風景名勝系統—環城綠道系統—環廊綠帶系統”四大系統,建設或改造一批特色豐富、主題鮮明的綜合公園、郊野公園、口袋公園等,構建覆蓋全城的綠道系統,在中心城區與近郊實施精品園林提質增彩項目,形成郊野公園繞城、城市公園提靚、社區公園環家、口袋公園遍地的多級公園體系。
城市綠化應充分尊重植物自然生長規律,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建設。在綠地系統層面,構建遍及全城的綠色生態網絡(網絡行業分析報告),通過增加城市綠地斑塊間連接度的方式,減緩動物在城市中遷徙時受到的“阻力”,為生物提供更豐富連續的棲息環境,加強城市綠色空間的生物多樣性建設。在植物群落層面,營建滿足不同生態功能的復層群落景觀,大力鼓勵城市綠地使用優良的鄉土樹種,科學開展園林綠化工作,探索可持續種植方式,避免脫離群眾實際需要的過度“美化”與“彩化”。
城市綠化應與人民生活緊密聯系,構建惠民利民、多方治理的高質量人居環境。在場景營建層面,廣泛開展社區開放空間的增綠工作,以“多層次、立體化”形式不斷拓展居民身邊的綠色空間,營建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社區場景。在健康提升層面,增加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觀花植物、香花植物、蜜源植物等,塑造多感官結合的植物景觀,形成“城園融合,處處皆景”的美麗新畫卷,提升居民身心健康水平。在綠化管理層面,積極推動基層共治的機制建設,鼓勵公眾及社會各方共同參與城市綠地治理過程,協同多方形成共商共治的友好局面,形成“政府出地、社會出力、協同管理、惠及百姓”的綠地共建新模式,打造全員參與共建治理、全民感受生活溫度、全城擁有歸屬認同的城市幸福人居環境。
城市綠化應凸顯園林韻味之美,延續中華傳統園林文化中的“綠色文脈”。園林藝術蘊含著幾千年中華詩詞文韻的積淀,他們以詩畫雕刻等形式融入園林造景中,豐富了中國園林藝術的文化內涵。新時代城市綠化建設,更應融入中國傳統文化要素,利用文化底蘊深厚的植物群落打造豐富多樣的園林植物景觀,凸顯兼具東方韻律與時代特色的園林文化之美,譜寫美麗中國建設下的城市園林文化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