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纖維加工量占全球比重50%以上,但是支撐先進纖維材料(材料行業分析報告)開發的關鍵原材料仍舊依賴進口,生物基及可降解纖維關鍵原料、纖維品質、單線規模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差距。國內企業加大研發,在這方面近來取得了一些積極進展。
氨綸是針織行業主要的纖維原料之一。華峰化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峰化學”)品牌推廣工程師宋揚介紹說,生物基氨綸是用非食用玉米發酵提純出生物質基材1,3-丙二醇代替從石油精煉轉化的石油質基材1,4-丁二醇進行聚合、紡絲等工序生產出的環保纖維。華峰化學生產的千禧生物基氨綸的生物基含量達到38%,產生的碳排放比傳統的石油基氨綸降低48%。
華峰化學另一環保創新產品是千禧再生氨綸。宋揚介紹說,千禧再生氨綸年產能大約在6000噸左右。與常規氨綸相比,每生產1噸再生氨綸減少的碳排放量,相當一公頃闊葉林8.3天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是一輛小汽車行駛2萬公里左右產生的碳排放量,節約標準煤24噸左右,節約純凈水300多噸。
重點講述了微納米纖維跨尺度鑲嵌紡關鍵技術與階梯釋捻平衡紗制備技術。微納米纖維跨尺度鑲嵌紡關鍵技術是在梳理工序將功能性微納米纖維以物理方式鑲嵌于天然纖維,與傳統工藝相比,即能賦予纖維多種功能,又不損害纖維的天然特性。覃小紅認為,這一技術能賦予天然纖維增強、柔軟、減重、蓬松的功能,省去了后整理工序,節省水電氣50%以上,而化學助劑的使用量與傳統后整理工藝相比微乎其微。基于天然纖維物理鑲嵌技術,我們開發了靜電紡梳理一體化成條成套裝備,在悅達、聯發、魏橋和安踏等大企業有25條生產線正在使用,所生產的產品也都是今年面料展上的C位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