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間,中歐班列運行取得哪些成效?如何助力經濟發展?未來如何持續加速?
X9014次中歐班列從江蘇中哈(連云港)物流(物流行業分析報告)基地出發,滿載100個標箱的發電機組、汽車輪胎、鋼板等貨物,由新疆霍爾果斯鐵路口岸出境,途經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國家和地區,8天后抵達烏茲別克斯坦勞斯坦站。
作為陸海交匯樞紐,連云港被稱為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的“東方起點”,是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窗口。“連云港中歐班列的開行,不僅帶動了長三角地區外貿發展,也吸引了來自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國際貨物在此集聚中轉。”中鐵集裝箱運輸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分公司總經理俞武駿表示,各地的貨物正搭乘中歐班列奔向遠方,中歐班列架起國際經貿合作橋梁,為國內外企業進出口貨物提供了重要的物流通道。
數據顯示,自2013年以來,中歐班列已累計開行7.7萬列,運送貨物731萬標箱,貨值超3400億美元。在國內,形成經阿拉山口、霍爾果斯、二連浩特、滿洲里、綏芬河等口岸出境的西、中、東3條運輸主通道,時速120公里圖定中歐班列運行線已達86條,聯通112個城市;在境外,初步形成了北、中、南三大通道,通達歐洲25個國家和地區的217個城市,以及沿線11個亞洲國家和地區超100個城市。
在開辟亞歐陸路運輸新通道的同時,中歐班列打開了國際運輸合作新局面。相較于海運和空運,中歐班列運輸價格是航空的五分之一,運輸時間是海運的四分之一,受自然環境影響小、穩定性高。其平均碳排放量是航空運輸的十五分之一、公路運輸的七分之一,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動碳達峰碳中和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隨著中歐班列的開行,我國與25個通達國家的進出口值從2013年的4萬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7.42萬億元,貿易規模持續擴大,貿易往來更加便捷,開放水平不斷提高。交通運輸部副部長李揚表示,中歐班列快速發展,有力提升了國際物流供應鏈韌性,強化了全球交通合作,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