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醫養結合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各地服務體系初步建成,融合模式不斷創新,經營主體參與動力持續激活。但與此同時,醫養結合的標準、協同、人才和設施等方面的一些短板弱項仍未得到有效解決,特別是醫養結合人才短缺,存在從業人員專業化程度不足、薪酬較低、職業技能提升受限、晉升通道狹窄等問題。對此,要有針對性地施策,進一步健全醫養結合人才培育機制,強化多方協同合作,加強醫養結合人才隊伍建設,托起最美“夕陽紅”。
醫學院校擁有強大的專業教育資源,應根據醫養結合產業特點和市場需求,完善相關課程體系,在原有醫療專業的基礎上,增設養老、護理、康養等課程內容。全面推廣校企合作機制,鼓勵醫學院校與養老機構、醫療(醫療用品行業分析報告)機構、基層社區等合作,共同培育醫養結合人才,建立一批高水平的醫養結合實踐教學基地,為學生提供實踐教學的場所和機會。根據醫療、護理、康養等專業的特點,通過各類實踐教學、實習實訓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為老人提供高水平的專業醫養結合服務。促進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基層社區緊密合作,引導社區綜合服務平臺廣泛對接老年人需求,鼓勵醫護人員根據個人職業定位和生活需要,在醫療和養老兩個領域之間自由流動,實現自然轉型與融合,加快形成智慧養老服務新業態。確保轉型后的醫護人員能獲得持續的教育與進修機會,使他們的技能和知識可以與時俱進,從而不斷增強醫養結合服務的質量。
政府可通過財政撥款、專項資金等方式,增加對醫養結合領域的投入,夯實基礎,實現托底。通過設立醫養結合產業基金、養老產業投資基金等方式,吸引更多社會資本進入這一領域,探索可行的盈利模式,并鼓勵社會資本與具有實力的企業、機構合作,共同投資醫養結合項目。引導金融機構支持健康養老事業,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為醫養結合項目提供融資支持。例如,可通過銀行貸款、融資租賃、發行債券等方式,獲取項目發展所需資金。倡導社會各界參與醫養結合服務,設立公益基金,接受社會捐贈,通過公益活動、慈善拍賣等方式,多方籌集資金支持醫養結合項目。對于市場化發展、盈利前景可觀的醫養結合項目,可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或上市融資等方式,獲取長期穩定的發展資金,幫助其拓展市場,提升從業人員待遇,進而實現可持續經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