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碳達峰碳中和”呼聲在全球范圍內持續升溫,紡織行業低碳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全球共識。在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新征程中,紡織行業如何以加快發展以低碳、高效和可持續為特征的綠色經濟形態,更好地服務國家大局、人民幸福,是我們亟待回答的時代課題。在這樣的背景形勢下,紡織行業發展呈現出怎樣的趨勢?天竹聯盟作為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引領者,發展前景如何?
2023年以來,我國宏觀經濟恢復向好為紡織行業平穩、有序發展創造了重要基礎條件,內需保持回暖勢頭為行業經濟運行提供了強大的市場動力。今年以來,紡織(紡織行業分析報告)行業生產降幅持續收窄,內需保持較快增長,出后降幅有所收窄,效益降幅持續收窄。夏令敏充分肯定了天竹聯盟對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做出得巨大貢獻,對于天竹聯盟未來發展提出以下建議:第一,聚聯盟之智,創新協同,追求卓越;第二,集聯盟之力,數字賦能,共享共贏;第三,壯聯盟之勢,供應鏈高效協同,跨界合作;第四,合聯盟之心,踐行ESG,展現擔當。
2023年,宏觀經濟增長率全球比較,中國經濟表現優秀,為什么企業卻面臨困境?南華期貨首席經濟學家、南華研究院院長朱斌以《轉軌與重啟-宏觀經濟展望》為主題,從經濟復蘇的痛點與難點、有利因素、風險點、中長期挑戰等幾個大方面分析了當前全球宏觀經濟形勢。他指出,宏觀數據與微觀感受之間,名義GDP才是關鍵。當前,制造業是國家大力支持的投資領域,人民幣的貶值有望提升中國出口競爭力。舊金山會晤,中美領導人達成緩和意愿,中國居民消費具有巨大的提升空間。
中國是竹資源和竹產業大國,竹子分布廣、生長迅速、產量高,一次造林,永續利用,具有可持續、可循環、可降解的特性。塑料垃圾已經對地球生態和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威脅,限塑禁塑,尋找塑料替代品刻不容緩。‘以竹代塑’是中國政府同國際竹藤組織共同發起的倡議。他指出,世界各國都在努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竹子及其制品可以通過三種方式幫助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竹林生長快,大量固碳,是巨大的碳匯;生產耐用的竹制品,可以儲存碳;竹子可以替代木材、以及高耗能高排放的塑料、混凝土和鋼材等,實現節能減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