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內需離不開擴大有效益的投資。隨著我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推動未來產業發展、促進綠色轉型、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等方面的投資需求巨大。2023年,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8%,高技術制造業、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9.9%和11.4%。
但是,當前經濟發展仍舊面臨著不少困難挑戰: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部分民營企業特別是制造業企業仍然面臨有效需求不足、循環不暢、轉型動能不足等壓力。擴大有效投資,短期內能創造有效需求,中長期能改善供給質量。
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先要解決“錢從哪里來”。政府投資是應對經濟周期性波動的一個有力工具。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從今年開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于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今年先發行1萬億元人民幣(人民幣行業分析報告)。從力度上來講,今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專項債都比去年有所增加,從投向來看,這些投資主要投向科技創新、節能減排、民生保障等補短板、增后勁的領域。
鼓勵和支持擴大民間投資。民間投資占全部投資的比重在50%以上,發揮好民間投資的作用很重要、也很關鍵。
去年以來,民間投資增長面臨一定壓力。如何進一步拆除各種藩籬,在更多領域讓民間投資進得來、能發展、有作為?
針對民營企業反映比較突出的拖欠賬款問題,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企業賬款長效機制”;針對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明確要“提高民營企業貸款占比、擴大發債融資規?!?。此外,政府工作報告還強調要“進一步解決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
投資方向要更加精準,加大對補短板、強弱項和培育新動能的支持力度;要素配置要更加高效,讓用地、用能等要素跟著好項目走;投資環境要更加便利,深入開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重點領域突出問題整治,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優化營商環境,以更大的市場空間、更低的投資成本支撐更有效益的投資。
挖掘內需潛力,關鍵還要將促進投資和消費有機結合。消費是最終需求,投資既是當期需求,也是未來供給,通過商品或服務購買等鏈條傳導,能有效帶動收入增加、消費擴大,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適應引領并創造需求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