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北京門頭溝、房山發生暴雨洪災時,北京物美、首農等糧食應急保障企業聞“汛”而動,全力保障糧食等生活物資有序供應。物美集團新聞發言人許麗娜介紹,物美在北京有170多家大賣場、180家便利店、85家超市,每個門店貨源充足,能夠保障應急狀態下糧食充足供應。一旦門店供應不足,公司會從物流(物流行業分析報告)中心調配糧食,千方百計送達采購方。
糧食應急保供重在“快”字。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國基本建立了涵蓋儲運、加工、配送、供應等各個環節的糧食應急保障體系,鏈條優化、銜接順暢、運轉高效、保障有力。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國共有糧食應急儲運企業4896家,糧食應急加工企業6678家,糧食應急配送中心3607家,糧食應急供應網點56760個,糧食應急加工能力每天168萬噸,可滿足全國人民2天需要,基本形成都市區“1小時”、周邊城市“3小時”、城市群“5小時”的“全國糧食135應急保障圈”。
在糧食應急保供過程中,“最后一公里”末端物流配送是難點。各地整合不同運力物流資源,構建糧食應急運輸綠色通道,形成大通道不中斷、服務網絡不間斷、城配一體化的一張網。骨干糧油企業、快遞電商強化末端物流配送能力,推進集裝單元化、智能投遞設施、無人配送車(機)等設施,加快設備的建設和推廣應用,外賣騎手、快遞小哥隊伍不斷壯大,可以實施點對點、門到門精準配送。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要進一步優化儲備布局和品種結構,健全完善運行機制,加強調運能力建設,統籌做好人力、物力、運力準備;做到“盯得緊”,進一步強化值守應急工作,密切關注災情動態;做到“調得快”,搞好演練,優化流程,切實提升糧食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