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種糧農民的“好收成”變成“好收入”,關鍵環節是收購。糧食收購企業要做好售糧服務,糧食產后服務中心要充分發揮作用,有關部門要加強糧源調度等協同聯動,形成保供穩價合力。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各地秋糧陸續開鐮,新糧也已陸續上市。秋糧產量占全年糧食總產量的四分之三,是全年糧食的大頭,秋糧收購是全年糧食收購的重中之重。有關部門預計今年秋糧旺季收購量2億噸左右。做好秋糧收購,確保秋糧顆粒歸倉,關系農民種糧收益和糧食生產穩定,關系糧食安全,更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大意不得。
今年秋糧生產多災多難,著實不易。秋糧豐收是全年糧食豐收的關鍵。有關部門預計,今年秋糧面積13.1億畝、同比增加約700萬畝,其中高產作物玉米面積增加1300萬畝,為秋糧豐收奠定基礎。然而,秋糧生產遭遇高溫、暴雨、洪災、臺風等極端天氣輪番侵襲,局部地區糧食生產受損嚴重。在中央、地方和廣大農民共同努力下,通過科學防災減災,最大限度減輕了災害損失。從目前來看,大部分地區秋糧長勢良好,有望再獲豐收。各地正在搶抓農時收割,確保糧食“豐收在手”。
把種糧農民的“好收成”變成“好收入”,關鍵環節是收購。糧食能否賣個好價,始終是農民最關心的問題。今年糧食價格高位波動,有利于農民賣個好價。當前我國糧食收購已經形成以市場化收購為主、政策性收購為輔的格局,優質優價的市場化收購成為主導力量,過去5年市場化收購比例均超過90%,且穩步提高,近兩年均在95%以上。經過多年市場歷練,農民市場意識普遍增強,看市場種糧,看行情賣糧,不再扎堆賣糧,售糧節奏更趨均衡。有關部門會根據糧食價格波動情況決定是否啟動水稻最低收購價,確保農民種糧不吃虧,托住農民信心,真正做到市場化收購和維護農民利益并重。
農民是糧食生產的主力軍,穩定農民種糧信心至關重要。農民售糧服務無小事,糧食收購企業要做好售糧服務,從小處著眼、細節入手,采取更多接地氣、易操作、實實在在的政策措施,讓農民賣“明白糧”“放心糧”“舒心糧”。要充分發揮糧食產后服務中心作用,利用好社會糧食倉儲設施資源,及時向農民提供糧食清理、烘干、儲存、加工、銷售(銷售行業分析報告)等產后服務,幫助農民減損增收。遇到雨雪天氣時,要重點抓好烘干收儲,為農戶提供科學儲糧指導,堅決避免發生霉糧壞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