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量持續增長和質量不斷提升的背景下,當前奶業行業和企業面臨的困難主要表現為奶源階段性過剩和原料奶價格下行。受此前經濟形勢、人口結構變化等因素影響,液態奶消費下降。加之乳(乳制品行業分析報告)企發展較快,規模化牧場超前建設,雖有利于保障國內奶源供應,但也存在奶源建設過快的問題。產能增、消費降,導致液態奶供需失衡。
然而,有些消費者仍有疑惑,都說原料奶價格下跌,但市場上的乳制品價格并不低,一些產品價格堪稱高昂。消費者的感受是對的。近些年,乳制品加工有片面追求“高端化”的傾向,存在過度加工、過度包裝、過度利潤的情況。對中西部和農村地區而言,乳制品價格偏高是制約奶類消費增長的重要因素。可見,乳制品企業要建立營養導向的加工體系,面向廣大消費者提供價格親民、營養安全的乳制品。
不只奶類,眼下我國主要畜產品大多呈價格下跌態勢。奶業發展中的問題既有畜牧業的共性問題,也有自身的特殊情況。所謂共性問題包括生產成本較高、資源約束趨緊;所謂特殊情況是產量提升與自給率下降并存。盡管原料奶階段性過剩,但是奶源自給率依然不夠理想。據有關規劃,2025年奶源自給率要達到70%以上,目前還有差距。奶業依然存在結構性短缺的問題,從進口量可見一斑。今年前三季度,我國乳制品進口量同比下降12.4%,大包粉、液態奶、嬰配粉等進口量縮減,乳清、奶酪進口量顯著增長。
從奶業發展歷程來看,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使奶業發展受到沖擊,此后的10年間產量停滯不前。直至2018年,全國奶類產量依然略低于2008年。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一攬子政策促進奶業振興,2019年至2022年,奶類產量年均增速達6.1%。2022年首次突破4000萬噸大關,奶牛單產水平提升到9.2噸,雖不如以色列和美國,但高于歐盟水平;國產嬰配粉市場占有率達68%,重新占據主導地位。曾經困擾奶業的質量安全陰影已經遠去,影響奶業發展的主要矛盾在發生變化。
奶價下行、養殖虧本、庫存增加,這都是奶業面臨的新形勢,也是成長的煩惱。從前三季度看,盡管乳制品行業表現喜憂參半,但仍展現出強大韌勁,整體好于去年。長期來看,奶業發展總體向好,困難是暫時的,通過高質量發展是可以克服的。從營養角度看,慢性病高發正推動居民膳食向營養健康轉型,奶類作為優質蛋白來源有很大消費增長潛力;從產業素質來看,養殖規模化水平、設施裝備水平、奶牛單產等不斷提升,生鮮乳質量保持較好水平,這些是奶業發展的底氣。